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工作动态>综合报道

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第21期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

发布时间:2024-01-23

11月15-16日,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第21期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。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在“长江讲坛”作《从珍贵古籍看文献传承》的主题讲座是培训班的第一课。100余位学员参加了培训,分别来自湖北省图书馆、武汉图书馆、武汉大学图书馆、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、襄阳市图书馆、浠水县博物馆等41家古籍公藏单位。

张志清馆长讲座

张馆长在讲座中特别提到,这一部部珍贵古籍,要历经数千年,保存下来,非常不易。张志清副馆长以李白为例说道,李白一生写下的诗篇有万首之多,到后世人编纂李白诗集时就“仅存十之一二”。从文章到书,必须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,才能做成。而完全宋刻本的《李太白集》,清末时被日本人买走。清末到解放前,大量的古籍被国外掠夺或贱买,成为国耻。水、火、兵、险、人为,都可能造成书籍的损坏和散佚。盛世修书,国家强大时文化出版繁荣;在国家积贫积弱之时,文化典籍要保存下来,留传后世,更是不容易。“古籍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。”张馆长强调,古籍它不是死的,至今还在跟我们讲述故事,是我们心中的根与魂。谈及今天古籍的保护和利用,张馆长指出,我国目前普查到的现存汉文古籍270余万部,总数约3000万册件,除了要保护好古籍本身,还要做再生性保护,比如数字化、刊印出版,比如举办展览、讲座,让其传之后世。

本次培训还请到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前,武汉大学教授万献初为学员授课。赵老师讲授内容为明清古籍版本鉴定,从“明代刻书的版式特点”“古籍版本的鉴定要素”“古籍版本的鉴定实例”“清代古籍版本鉴定”“古籍版本鉴定的未来与展望”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,为学员们带来丰富的明清古籍版本知识,提供了有效的版本鉴定方法。万教授的授课内容为汉字构形在印章释读中的应用,分为“华夏文字发展”和“篆书构形在印章释读中的应用”两个部分。万教授简述了华夏文字发展历史,详细讲述了印章与篆刻的渊源、篆书与历代印章、通过篆书构形的变化、释读历代文人流派印、鉴藏印释读得个多方面的内容,为学员识读古籍中的藏书印提供了诸多方法。

赵前老师讲课

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王涛出席结业仪式,代表湖北省图书馆(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)接受万献初教授捐赠的学术著作,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,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。王馆长勉励学员将所学古籍保护知识和经验方法带回工作单位,致力于本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;希望全省各古籍保护单位全力支持湖北省图书馆(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)的各项工作,共同推动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。(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)

赠书仪

合影





附件: